賓士電池回收再造廠:96%原材料重生
- 譜詠編輯
- 2月20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在全球推動綠色能源轉型的浪潮中,電動車(EV)無疑是未來交通的關鍵。然而,電動車電池的回收與再利用問題,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。最近,賓士(Mercedes-Benz)在德國南部Kuppenheim開設了一座全新的電池回收廠,能夠回收電動車電池中96%的原材料,為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新標杆。這項技術不僅對全球環保有重大意義,也為香港的電動車發展提供了借鑒。

回收技術:從廢棄電池到新電池
賓士的新工廠採用了一種創新的回收技術,能夠從舊電池中提取鋰、鈷、鎳等稀有金屬,並將其用於生產全新的電池。整個過程分為兩個主要步驟:

機械分離
首先,工廠會將電池中的鋁、銅、鐵和塑膠等材料進行機械分離。這些材料可以直接回收再利用,減少資源浪費。
濕法冶金
接著,工廠使用濕法冶金技術(hydrometallurgy)處理電池中的「黑色物質」(black mass),即電極中的化學物質。這些物質會被溶解成液體,並通過過濾分離出石墨、鐵和鋁。隨後,使用氨水和過氧化氫中和液體,並用硫酸、氨和有機溶劑處理,最終提取出銅、鈷、錳、鎳和鋰的硫酸鹽。鈷和鎳會在結晶狀態下回收,而銅、錳和鋰則以液態形式保留。

環保效益:碳中和高效率
這座工廠每年可處理2500噸回收材料,足以生產5萬個電池模組(約5000個電動車電池)。與傳統的高溫冶金技術(如熔煉)相比,賓士的回收過程能耗更低,並且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運作。工廠屋頂安裝了太陽能板陣列,可提供高達350千瓦的電力,進一步減少碳足跡。
賓士生產、質量和供應鏈管理委員會成員Jörg Burzer表示:「我們在Kuppenheim實現了原材料的可持續循環。這項創新技術讓我們能夠以最高的純度回收電池中的珍貴原材料,將今天的電池變成未來的『礦山』。」

對香港的啟示
香港作為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地區,電動車的普及率正在迅速上升。然而,環保回收問題卻尚未得到足夠重視。賓士的這項技術為香港提供了以下啟示:
推動本地電池回收設施
香港可以借鑒賓士的技術,建立本地化的電池回收設施,減少對進口原材料的依賴,並降低環境污染。
加強政策支持
政府可以通過政策鼓勵企業投資電池回收技術,並提供補貼或稅務優惠,推動綠色產業發展。
提高公眾意識
市民應了解電池回收的重要性,並積極參與相關計劃,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。
賓士的Kuppenheim電池回收廠不僅是一項技術突破,更是對全球環保事業的重要貢獻。對於香港來說,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。隨著電動車的普及,電池回收將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關鍵課題。只有通過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,我們才能實現真正的綠色交通,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環境。
參考資料
Comments